台南後壁的菁寮是台灣的無米樂,我們出發去趴趴走,這一次讓我們有非常的驚艷。
一早就由台南市區出發到後壁,一路上我的PND設定到菁寮老街,卻一路帶我到台南療養院,相差約一公里,好在我自己找到菁寮老街。
- 位於菁寮社區中心的中山堂
解說人員非常親切,我們看了一小段影片,了解一下這無米樂 菁寮的歷史。
一路上都有指示這割稻飯,但是我們當天來不及去用餐,因為景點太多了。
農夫正在曬稻子。
這是菁寮老街,有不少是清代的建築。
令人懷念的柑仔店,老夫婦說他們顧店從年輕到現在,這店是木作的檜木做的,他們說當時檜木是很平常的木材,不像現在檜木這麼貴。
鐘錶店老技師,裡面有很多老時鐘,很值得一看。
墨林文物館,【請勿動手】,哥哥說他的手沒有碰到,
荔園衍派很古典的日式巴洛克式的建築【洋房】,可惜僅能遠觀,不開放參觀。
這都可以去拍電影了。
長老教會。當地的基督教信仰中心。
崑濱伯的家。
今天運氣不錯,巧遇【冠軍米】無米樂的主角—崑濱伯,特別請崑濱伯在冠軍米上面簽名留念,崑濱伯人很好,一直誇哥哥帥,妹妹漂亮,而且一包米才賣 200元,特別推薦之必買商品。
兩美理髮廳,還在營業中,特產天然手工鵝絨耳扒 NT$70 必買。
聖十字架堂,教堂的設計人哥特佛萊德•波姆(Gottfried Bohm),德國人,國際級建築設計師,一九八六年榮獲建築最高榮譽的桂冠——普立茲獎,普立茲獎被喻為建築的諾貝爾獎,更讓我興奮的是,波姆第一件國外作品,竟落在台南縣純樸的後壁鄉後菁寮。
從建築外觀來看後菁寮天主教堂,造型獨特,「包覆鋁皮的銀色陡峭角錐尖頂,直入天空,與傳統紅牆紅瓦,低矮樸素的街屋及合院民宅,形成強烈的對比,且成為當地明顯的地標」。
菁寮國小始於 1911年,今年剛好滿 100歲。
日式建築的中正堂。
日式建築的辦公廳。
義昌碾米廠,很舊很舊了,好像還有人住。
後記: 我們是自行開車前往,在參觀的時候感覺遊客一批一批的,有導遊熱心的解說,參觀的同時不管是店家與導遊,感覺不市儈,好像僅是將這裡的文化與生活跟遊客分享,而後壁菁寮的農村生活透過北勢老街與菁寮國小,古老的三合院,聖十字教堂,像是一段一段的故事,一下子就被串起來了,彷彿轉入時光隧道,一下子慢活起來。
離開時心中默許,我還會再來。